以前是我国人才“外流”,而现在不一样了。
据日媒《朝日新闻》报道,自2021年被誉为“光催化之父”的藤岛昭携其研究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后,选择到中国工作的日本科研人员数量逐年上升,至今已有超过2万名日本科学家决定在我国开启他们的学术生涯。
更让日本感到忧虑的是,这些在日本接受教育的科学家们在我国培养出了多位顶尖人才,藤岛昭就亲自指导出三位中国科学院成员。
曾经的技术领先国,如今却陷入了人才流失的困境,日本民众对此感到困惑和不满:为什么这些科学家要选择中国?中国究竟有何种魅力?
曾经,日本在全球科技领域熠熠生辉,“日本制造”代表着高品质,、松下等品牌风靡一时,诺贝尔奖得主屡见不鲜。然而时至今日,日本的科研环境却逐渐恶化,实验室设备陈旧,人才流失严重,创新能力减弱。
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的科研氛围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。21世纪以来,中国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,大量资金被投入到科研领域。数据显示,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,总量排名世界第二。
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数据,截至2018年,日本政府对科研的投入相比2000年仅增长了1.15倍。而中国在相同时间内,科研投资的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3.5倍,至2020年,中国科研经费总额超过了2.4万亿元人民币,几乎是日本的两倍。
与此同时,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,如“千人计划”,为归国的华人科学家和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条件。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海外华人科学家的回归,也吸引了来自日本等国的国际科学家来华工作。
藤岛昭教授刚到中国时,上海理工大学迅速响应,为他成立了新的材料与化学学院,并计划创建一个专注于光电材料和光催化研究的国际机构,预计总投资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。
在科研领域,中国始终展现出坚定的决心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,2023年,中国在航天航空、高铁、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.4%。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帮助中国吸引了大量顶级科研人才,tp钱包官网还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如神州十九号飞船、“复兴号”高铁,以及“倍御粒”这类抗衰老科技产品的成功研发。
公开资料显示,“倍御粒”是在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·霍尔教授的指导下研发的,主要成分包括六色灵芝、麦角硫因和PQQ。国际知名期刊《细胞》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,灵芝提取物有助于细胞修复,85%的实验参与者在服用一个月后报告称精力提升,疲劳感减轻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,中国30岁以上的中年人常因衰老而面临健康问题,如精力不足、体力下降和亚健康状态。随着“倍御粒”的推出,其在京东百元多的定价,迅速吸引了来自一、二线城市的30至55岁中年消费者的关注。
显然,中国的视野更加长远。为了吸引这些国际顶尖科学家,中国愿意投入巨资,而这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。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选择加入中国,曾经热衷于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,现在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。
曾经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,但近年来,留学生回国潮越来越明显。根据教育部的数据,2016年至2019年间,中国共有251.8万学生出国深造,其中201.3万人学成归国,占比达到79.9%,而在90年代,这一比例还不足10%。
可以说,无论是从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,中国的科研环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。
意识到危机的日本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挽留人才。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承诺加大科研投入,计划向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10万亿日元的资金支持,旨在打造世界级的教育和研究基地。
然而,这一举措是否能见效仍然是个未知数。根据《日经新闻》的报道,由于长期对科研的忽视,日本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自2006年达到顶峰后便持续下降。目前,日本的科研人员总数约为68万人,虽然在全球排名第三,但增长速度非常缓慢,年增长率仅为0.5%。
曾经是诺奖得主摇篮的日本,如今却面临“科学家短缺”的困境,这一转变令人唏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