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重人缺氧不缺精神,海拔高境界更高,艰苦不怕吃苦!”前不久,太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韩珍堂走进了西藏海拔5398米的矿山采掘现场,了解太重装备在西藏巨龙铜业的使用场景。当看到太重矿山装备无惧高原反应,铲斗翻飞、破岩前行、征战雪山之巅时,韩珍堂十分激动,他这样鼓励坚守“世界屋脊”的太重工作者。
缺氧不缺精神
云海翻腾,雪山巍峨,巨龙铜业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,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、皮带运输距离最长、世界排名前三的铜矿山项目,然而崎岖复杂的地形,高寒缺氧的环境,让资源开采面临巨大挑战。
11月初的西藏矿区气温已至零下,从高空俯瞰矿山,一辆辆足有6层楼高的太重电铲挖掘机,宛如点点晨星,在广袤的高原矿山上奔跑忙碌。在寒冷、低压、低氧这种极具挑战的环境下,太重电铲挖掘机“生龙活虎”,缓缓挥舞巨型“手臂”,挖掘矿石、稳定回转、精准卸料……一批批矿石随即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太重半移动破碎站,伴随着“钢铁巨兽”的阵阵嘶吼,坚硬的“牙齿”啃下一块块巨型矿石,把它们破碎成满足带式输送机运输的粒度。整个作业过程行云流水,太重矿山装备的硬核基因显露无疑。
“矿场的大型电铲全部来自太重,几台太重破碎站、履带式起重机也很给力。”说起太重装备,西藏巨龙铜业的负责人竖起大拇指,“前段时间,我们又订购了数台太重电铲和破碎站。”
“掘”胜雪域高原
5398米的高海拔,空气稀薄、电气降容,恶劣的工况让很多重型装备望“高”兴叹,而太重的“钢铁勇士”们,tp钱包克服高反,用飞驰的车轮和挥舞的巨铲经受住了“超越极限”的考验。
太重电铲之所以能“掘”胜高原,缘于太重开发了绝缘强度高、散热耐压能力强、工作可靠性高的高海拔型电控系统,创造了整机出动率93%以上的出色战绩。
太重破碎站勇闯雪域之巅,凭借的是自重达2100余吨、矿石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7000吨以上的卓越性能,运行海拔、破碎能力、工艺先进方面都有出色表现,“高原破碎王”的称号非他莫属。
太重履带吊能在高海拔环境下身形依然灵活高效,是先进的重型主臂和超起装置给的底气。它能轻松应对不同幅度和起升高度的作业需求,臂架采用空间桁架结构,组装更便捷、转场更高效。
好服务实力“圈粉”
去过西藏的人形容高原反应是:“一言难尽、两眼发直、三餐不思、四肢无力、五脏六腑、七上八下、久久难眠、十分难受”。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,太重的驻地服务团队常年在此驻扎,坚持下来的理由很简单——“太重产品在哪里,服务就在哪里。”
严寒和缺氧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,就算不干活也会觉得很累;想吃点热乎的泡面,因为气压低煮不开水,只能吃温热的半熟面条;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,一不舒服就吃几粒……艰苦的工作环境,对于太重矿山分公司售后服务工程师侯玉森早已习以为常:“没有谁天生适应高原环境,只因责任在肩、使命使然。”他常常对新来的服务队成员这样说。
最近,太重驻站服务团队正在闷声干大事。他们每天在十几米高的电铲和二十几米高的破碎站中摸上爬下,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批新进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。“艰苦不怕吃苦”对他们来说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太重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力量源泉。
“超越极限”的挑战不会停止,太重矿山设备将在雪域高原上奏出更加高昂嘹亮的奋进之歌,书写太重人无私奉献的热血故事。
短评
技术攀“高”产业向新
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,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,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。
太重矿山装备之所以能挺进重型机械望而却步的雪域高原,是多年来太重集团技术创新、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结果。为了研发制造高原型电铲、半移动破碎筛分等设备,太重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高原矿山设备攻关项目组,多次派出联合科研团队奔赴藏区,历经数年苦心钻研,制造出一批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矿山设备,为打造“世界屋脊”上的绿色智慧矿山增添可靠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