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券时报记者 张娟娟
在过去10余年的国企改革中,上市央企积极作为,充分发挥表率作用,不断加大分红、增持力度,“诚信”回购;在政策的引导下,“瘦身”控制成本,聚焦业务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;主动“贴近”投资者,通过多种方式与投资者积极互动。
在多重举措下,上市央企市值管理不仅在二级市场得到正向反馈,在费用率大幅下降的同时,公司运营效率取得质的突破,人均创收及人均创利提升速度、成长性、稳定性明显超越其他性质的上市公司。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,自2023年12月以来,在市场情绪持续低迷的情况下,A股央企板块迎来罕见的月度5连阳,这背后不仅是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认可,更是央企市值管理策略逆势发力的有力证明。
然而,上市央企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,在庞大的体量下,虽然占据市场近半的营收与净利润,但股价、活跃度及估值仍长期维持低位,导致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。在更多情况下,上市央企被视为“防御资产”,缺乏足够的市场流通性。作为对比,成熟的港股、美股资本市场,营收规模较大的公司股价、活跃度相对较高。因此上市央企通过市值管理提升估值任重而道远,推出更多切实有效措施正当时。
业内专家指出,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,未来更积极的变化有望表现在分红派息、回购,tp钱包下载以及并购重组等方面。
如何有效地开展市值管理,结合政策导向及公司现状,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铺开:
1.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,综合运用并购重组、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,加快布局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《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(2023)》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%,2023年占比升至32.5%。根据目标,到2025年将实现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达到35%。
2.开展实质性的提振信心举措,提升公司回报水平。新“国九条”提出,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。目前,上市央企的回购、增持规模相对其他性质的公司仍有待提升,部分上市央企整体呈现为股东净减持状态。因此,上市央企可以提高以“市值管理”为目的的回购规模,鼓励公司大股东、高管积极增持公司股票。
3.持续推进降本增效,降低运营成本。虽然上市央企三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,但不乏三费率持续超过30%,甚至50%的公司,导致利润水平低于同行其他公司,进而影响公司竞争力。上市央企应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,降低资金成本,采取全面推行资金集中管理,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措施。
4.加强互动,提高治理水平。上市央企应加强与投资者、监管机构、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,不断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。同时,上市央企还应加强ESG的信披,确保上市央企ESG信披全覆盖;同时还应优化内部管理机制,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,以提升公司在权威机构的评级,促进可持续发展,为市值管理提供保障。